浙江德清新市镇三举措推进农田“万亩方”
中新网浙江新闻6月20日电(胡丰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是首批全国农业强镇。为更好地助力“万亩方”建设,2024年以来,新市镇人大在推行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上全面发力,通过推行“三大举措”助力永久基本农田成为“万亩方”良田。
“事前”宣传筑牢粮食安全意识防线
“‘永久基本农田’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他用的基本农田。”“我们要积极推广稻虾轮作模式,确保农民转产不减收,坚决守住群众利益底线。”这是德清县人大代表沈炳泉在蔡界村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的场景。
自“万亩方”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新市镇人大利用人大代表沟通协调优势,鼓励代表当好法律法规“宣传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分散入户、集中开会等方式,着重对种植养殖大户开展动员工作,详细讲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让群众听得懂、弄得清、知实惠。同时告知其相关涉及永农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腾退政策及期限,鼓励其响应国家政策,自觉参与到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中来。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上门宣传政策293户,群众的耕地保护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事中”监督 提速土地整治攻坚进程
“今年水稻的长势怎么样?各项农业政策都落地了吗?”“腾退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蕞近,德清县人大代表姚鑫鑫正在向种粮大户询问各项情况。
在广泛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新市镇人大将每周六定为新市镇人大“万亩方推进日”,组织开展“三级代表助力万亩方建设”活动,将该镇各人大代表联络点的驻站代表编排成10个小组,以“人大+纪委+联村组”联合督查的形式,多方联动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进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广泛收集农户农业生产、农机保障,水利设施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意见建议,聚焦腾退面积、流转面积等关键信息,形成调研报告及时向新市镇政府和有关办所反馈,督促解决落实,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督查7次,收集意见建议13条,发现问题6个,均已答复并整改,“非农化”“非粮化”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事后”跟进 构建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加快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新市镇人大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对排查中发现的违法占用耕地、农田等行为及时交办相关办所,确保问题按时按质整改到位。同时不定期组织问题整改落实“回头看”,督查问题整改情况,确保耕地复耕复种落实落细,遏制在整改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整改不彻底等现象,守住群众利益底线。并不定期就各行政村推进情况以督查形式进行通报,以“每周一交办、每旬一会商、每月一总结”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打通腾退-交地间的“蕞后一公里”。
“镇人大对‘非粮化’整治工作的狠抓落实,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新市镇宋市村工作人员感慨地说道,“正是有了人大代表的持续监督和推进,我们才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那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难点堵点问题,大幅提升了我们村的土地利用效率!”(完)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 邮编:311100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