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手棋和突破口”典型案例|打造税收服务、征管、信息共同体
【编者按】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会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遴选编印《携手高质量一体化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实践典型案例集》,一体化示范区创新实践入选多篇案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先手棋和突破口”典型案例》系列,持续关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如何跨域、突破与共进。
本期典型案例:打造税收服务、征管、信息共同体 支持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三省一市税务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工作部署,于2019年底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合作办公室、税收业务条线专项工作组三个层级的合作架构。按照税收工作“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的要求,围绕打造税收“服务共同体”“征管共同体”“信息共同体”的目标,连续三年推出“16+10+9”项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征管一体化和办税便利化改革,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税收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多形式、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征收管理一体化,打造跨省事项办理新模式。2020年7月启动长三角电子税务局建设,三省一市电子税务局互相开设接口,实现异地用户单点登录,让纳税人体验到在长三角区域办税无感“换乘”。与各省市政务服务平台有序对接,社保证明开具、税库银协议签订等7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执法标准一体化,树起依法行政区域新标杆。三省一市税务局法规部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评估论证,从有利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角度,以适度从轻、便于操作、寻求蕞大共识为标准,共同理并推出了18项“首违不罚”清单和19项申报、发票类税收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32项登记、账证、征收、检查类税收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并首次以联合公告的形式对外发布。通过规范税务机关行政执法裁量权,实现“同事同罚”,走出区域内行政执法“度同尺、权同衡”的头部步,树起“执法一把尺子,处罚一个标准,行为一个准绳”的依法行政区域新标杆。
纳税服务一体化,构筑营商环境区域新高地。三省一市税务局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提炼全国先进做法经验,结合长三角地域特点,共同推出了199项长三角区域“蕞多跑一次”清单、15项长三角区域通办清单和10项对标提升税收营商环境升级版清单等,并对外发布联合文件。通过建设“智慧办税”样板服务厅、打造长三角区域纳税服务咨询知识库,建立全国首个跨省纳税人学堂,为长三角区域内纳税人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的纳税服务,全面优化了区域整体税收营商环境。
信息管理一体化,实践区域信息共享新思路。三省一市税务局依托云平台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风险共推功能模块,覆盖税收风险管理6大类34项风险共推应用场景,实现区域风险的快速归集、快速计算和关联分析。
依托税收一体化,稳经济大盘效应充分显现。立足长三角地区经济生产环环相扣的产业特点,将税收一体化创新成果转化为稳经济大盘的新动能。深化运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联合开展区域“云链通”行动,推动数据信息连链成势,在长三角区域内为困难企业寻找合适的匹配对象。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税务部门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属地税务机关,围绕重点工作先行先试,协调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发票数据联合开展“云链通”行动,为45户企业匹配93户上下游企业清单。
建立合作机制提供有效保障。长三角税务部门联席会议合作架构的有效运转,为落实各项税收政策措施建立了机制保障。
纳税人感受度是优化征管服务的关键点。三省一市税务局依托各地电子税务局平台,开发统一的长三角电子税务局,进一步推进跨省办税服务向网上、线上、掌上延伸,多走“网路”、少走“马路”,提升了长三角区域纳税人“非接触式”办税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协同管理服务开创区域税收协作新局面。三省一市税务部门开展特定行业风险联合应对,依托互联互通、协同高效的区域稽查协作体系,有效提升案件查办质效,提高了税收风险共防共治能力。在长三角区域率先探索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管理和服务,推动更深层次、更富实效的一体化。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