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新三熟”示范种植借力发力打好组合拳
近日,记者在惠民街道大泖村看到,嘉善丰产粮油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水稻田内放置秧盘,200亩地被划分成大小对等的区域,每个区域间竖着一块块写有优质稻米“松香一号”、优质稻米“嘉湖236”等内容的牌子。“等农作物收获后,我们通过数据比对了解哪个更适宜在我县推广。”据县农技专家介绍,作为我县南部地区“新三熟”示范种植基地,嘉善丰产粮油合作社今年年初以来,试种了小麦、马铃薯等旱粮作物初获成功,而此次晚稻试种的优质品种的科学种植方式也将在我县推广。
“今年种植的3个晚稻品种,都属于常规优质稻系列,包括‘松香一号’‘金15-15’和‘嘉湖236’。”合作社负责人富志刚介绍,“这三种都是优质稻谷,‘松香一号’和‘金15-15’都属于早熟品种,可以在国庆节前上市。”富志刚说,“松香一号”属于长粒型,而“金15-15”属于圆粒型,究竟哪一种口感更好更受市场欢迎,还要等到上市之后才能判定。“‘嘉湖236’是‘嘉湖218’品种的升级改良版。”嘉善丰产粮油合作社每年都会筛选优秀的晚稻新品种进行种植。“引进、试种、推广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的工作,既能提高我们粮食功能区的整体晚稻水平,也可以使种植户增加效益,一举两得。”富志刚说。
大泖村村民老王以往只种植一季晚稻,经济效益不明显,今年了解到大泖村在推广小麦——鲜食大豆——晚稻“新三熟”模式后,也想尝试种植。“今天我来看看,想知道哪个品种的晚稻适宜‘新三熟’种植模式。”老王说。另外,村民李师傅今年年初种植了合作社试种的“中薯5号”,效益不错。“这次晚稻试种结果我也想了解一下,明年继续跟着合作社种植。”李师傅拿出了笔记本,将县农技专家介绍的情况一一记录。“听专家分析每个新品种晚稻的利弊,我回去再研究下,选一个性价比蕞高的种植。”李师傅笑着说。
“去年我们还进行了密度试验,就是选取‘嘉67’的常规稻品种,分三块试验田,进行间隔30×20种植2根水稻、间隔30×20种植3根水稻、间隔30×15种植2根水稻这样的对比试验,通过测产,间隔30×20种植3根水稻的方式产量蕞高,达到640公斤。”富志刚介绍,这个间距种植的常规水稻模式将由县农经局认定后向农户推广。“这是我们的一个新尝试,让基地的推广示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近年示范推广的小麦——鲜食大豆——晚稻种植模式,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实现了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嘉善,旱粮的地位正在得到大幅度提升。鲜食大豆、土豆这些农产品,通过品种改良和产业化经营,也成了“新宠”。变化的背后,一方面是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的推动与引领。 县农经局粮油站站长徐锡虎介绍,下一步,我县将积极推广多元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保证旱粮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此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旱粮种植效益,做好旱粮产、供、销链条式服务,实现旱粮增效,农民增收。“我们还将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生态环境和种植现状的优良品种,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
蕞嘉善微信、in嘉善APP,扫一扫!期待您的关注!
******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