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嘉善县:三步走催生小城镇发展内生动力
原标题:嘉兴市嘉善县:三步走催生小城镇发展内生动力
嘉善县在深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坚持破立并举、强化产业支撑、引领产镇融合,着力打破传统产业格局、促进小城镇经济转型发展。
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云寺东路入口处-陆燕涛
以治为先,倒逼产业升级。淘汰“低散乱”企业。全县小城镇整治范围内共整治淘汰“低散乱”企业477家。实现分布在村一级和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低散乱”(“四无”)企业全面清零。腾退低端产业。在全面完成小木业、水泥建材、小铸造三个重点行业整治基础上,持续推动“喷水织机”和“废旧钢铁”两大低端产业的整治工作。全县彻底完成喷水织机行业专项整治,共计淘汰喷水织机户(企业 )404家、喷水织机1.5万台;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已整体腾退拆除,并全部完成土地复耕,大大改善了城镇面貌。提升块状行业。通过整治转型、腾退转产、改造提升、集聚入园等方式,实现块状经济的凤凰涅槃。以罗星街道为例,罗星精密机械创业园项目立足提升密封件产业,明确企业准入关,引导60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抱团入园发展。入园企业有8成以上完成了设备的升级换代,培育规上企业3家,扩大了小城镇特色产业园区的品牌影响力。
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邮电路宏福路交叉口
以退为进,拓宽发展空间。推进低效用地腾退。统筹拆违和低效用地企业腾退,加快镇区退二进三、退散进集步伐,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全县通过“低散乱”企业腾退和园区内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共腾出用地2421亩,以企业大腾退换来发展大空间。同时,用足用好小城镇拆后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小城镇发展打开空间。建设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园(“两创中心”)等建设。全县11个省考小城镇共新建或改建小微企业园10家、标准厂房64万平方米。陶庄镇在腾退“三大废钢铁市场”后,建设“两创中心”,目前项目一期17幢标准厂房已投入使用,193家企业主体已签约入驻;大云镇创造性推出“飞地抱团”建设小微企业园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德生态产业园“两创中心”一期已引进9个欧美优质企业和人才项目成果入驻,年产值超5亿元,“土资金”引来了“金凤凰”。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建立全县小微企业园“企房云管家”智慧管理系统,全面加强小微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出租型”工业企业“零脱管”,“低散乱”企业整治“无死角”,小微企业综合服务“高效率”。全县已完成2183个工业厂房信息点位全覆盖,通过“云平台”整治提升企业813家、评出一类企业52家、80%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企业运行提升,不断推动小微企业依法依规、集聚集约发展。
以育为基,坚持产镇融合。依托环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在完善集镇功能的同时,引领小城镇转型发展,培育出各自特色产业。大云镇将花瓣元素、巧克力色系以及云宝IP形象等元素融入到环境整治中,依托当地产业和生态环境,发展工业观光旅游、生态休闲旅游,有效促进产镇融合;罗星街道将环境整治与“归谷智造”特色小镇建设紧密融合,重点规划了电子信息产业园,着力营造新一代海归人才创业的首选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新高地。立足平台优势培育特色小镇。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推动产业集聚,培育特色小镇。西塘镇以5A级景区为平台,努力实现小城镇大发展、小古镇大旅游、小纽扣大产业的发展定位,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大云镇按照“建设+管理”“功能+美观”“全域+特色”的要求,全力打造美丽嘉善的迎客厅。吸引人才入驻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鼓励支持本土企业积极培育高科技人才,为小城镇转型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注入智慧动力。干窑镇整治后的美丽环境吸引了3名“国千”、22名博士人才和18个机器人产业项目入驻,建成机器人产业园;“归谷智造小镇”-罗星街道借力环境整治的成效,引进孵化器2家,设立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引进6名“国千”,引进人才打造“凤凰窝”。
嘉兴市嘉善县陶庄镇城市客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