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有“范”③丨3年了这块国家级“试验田”试出了些什么
追忆军旅岁月 平湖经开开展迎“八一”活动
“中信智弈”联名卡落地海盐 助力全省围棋赛事
平湖钟埭:退役军人与子女走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汲取非遗文化之神,平湖市弘扬双拥传统之魂
平湖市独山港镇优秀退役军人变身“征兵代言人”
这个假期,平湖林埭“林距离”政协委员志愿服务队忙得热辣滚烫
桐乡石门:“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助力企业以“信用”增“信心”
海盐:校地共建打造创新联合体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
南湖区政协考察团走进平湖林埭调研文旅产业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强军思想!平湖市独山港镇开展八一主题活动
善城有“范”③丨3年了,这块国家级“试验田”试出了些什么
如果说长三角是一片经济高速运转,区域开放融合,创新无处不在的发展热土,那生长在长三角中的一体化示范区,则是这片热土中蕞热的一块“试验田”。
这是一块落实国家战略的制度创新“试验田”。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组成的2413平方公里土地上,承载起了为一体化发展探路先行、创新示范的使命。
一晃三年,一年一度的一体化示范区周年现场会,如期而至。11月11日至12日,示范区建设三周年现场会在嘉善召开。这一年,示范区取得了哪些成绩?一体化示范区如何作出示范?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找答案。
示范区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样板间”。示范区成立至今已有三周年,现场会也如约开了三年,头部年在青浦,第二年在吴江,今年,放在了嘉善。
不久前,另一场会议,已经让嘉善火了一把。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为嘉善发展量身定制的《新发展阶段浙江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正式印发。11月3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热议的正是这份全国唯一的《建设方案》,由此,嘉善也踏上了迈向全国县域发展典范的新征程。
嘉善,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更以其持续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探路者,而在这次发布的全新方案中,长三角一体化和共同富裕两个关键词,一起被列入了示范点建设的使命任务中。
11月11日启动的示范区三周年大会,让嘉善再度成为焦点。开会的目的很明确,既有总结复盘,也有发展展望,每次大会,都会集中展示一批示范区建设成果。
这三年来,大会亮出的“成绩单”越来越引人注目。示范区一周年大会上,发布了32项制度创新成果,第二年,示范区聚焦一体化重点领域,又在两周年现场会上发布了41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今年,这一数字将再次增加。近三年来,示范区聚焦生态环保、设施互通、产业创新、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全力推进众多具有示范性的重点项目,推出具有全国首创性的制度成果,并将这些成果面向长三角和全国复制推广。
作为“东道主”,嘉善针对示范区的三周年大会的筹备之路早已起步。去年底,嘉善就发布了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嘉善片区“13820”行动计划,喊出了“半年全启动、一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的口号。
从数据来看,嘉善的成长显而易见。2020年、2021年GDP和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9.1%、19.5%,均列浙江第3,GDP总量全省排名提升7位;2022年1-9月,GDP增长4.5%,增速列嘉兴第1、示范区第1;跻身长三角百强县30强,位列“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第2,在2021年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中,嘉善位列嘉兴市第1、浙江第10。
恰逢示范区成立三周年,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迈向3.0,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示范区,又是示范点,如何作出示范?这意味着嘉善不仅要解决好县域的发展的难点堵点,还要在“一体化”中有所作为,打破行政藩篱,将跨区协同、融合发展这件事做好,拿出实践成效,形成制度、理论成果,为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一体化“试验田”中的“嘉善田块”
秋天,丰收的季节,一体化“试验田”里硕果累累。
位于示范区嘉善片区的祥符荡畔,金色稻浪翻滚,天高水阔,风景如画。与美景相得益彰的,是祥符荡科创绿谷里的科技成色。由多位院士领衔的浙江大学四大未来实验室里,前沿技术不断驱动场景创新,不断探索着未来食品、未来健康、未来设计、未来区域发展的诸多可能性。除了浙大,这里还有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院所相继入驻,汇聚长三角地区的优势科创资源,科创绿谷里,绿色科技研发正加速奔跑。
“一体化”和“高质量”,是示范区聚焦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回首示范区建设三年来,每一项制度创新、每一个重大项目、每一场重要活动都彰显着跨域一体的合力。
这其中,作为浙江代表的嘉善更是频频发力。浙江数字化改革全国闻名,嘉善便发挥区域所长,搭建了全国首个跨区域区块链平台“区域协同万事通”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嘉善已有18项数字化改革经验实现一地创新、示范区三地共享。
生态绿色是示范区的底色。在生态保护方面,嘉善联合青浦、吴江打破治水行政壁垒,联合建立跨界重点水体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联合河长、联合保洁等“五个联合”机制,三地共保太浦河“一江碧水向东流”,太浦河水源地水质12年来首次达到II类水,连续3年获评浙江省优级水源地,县控以上监测断面Ⅲ类水占比连续2年保持100%。示范区生态共治、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机制更加协同高效。
在要素流动方面,三地又立足国家所需、长三角所望、企业群众所盼。嘉善在2018年就创新设立了长三角一体化企业服务专区,推行“一站式、集成式、保姆式”企业开办服务。2019年,示范区发出首张冠名“示范区”的企业营业执照,2021年又在全国首创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实现“跨省授权、全盘受理、一窗综合、同城服务”,仅嘉善的通办数量就达1300多项,群众办理青吴嘉三地个人事项只需要到一个窗口,平均压缩办理时长50%以上,政务服务的“同城效应”更加明显。
在公共服务方面,坚持“群众视角、需求导向”。青吴嘉三地通过探索医保统一异地备案库试点,放开住院备案限制,实现示范区异地门诊住院免备案刷卡结算,医保一体化改革获浙江改革创新改革突破奖。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嘉善在示范区嘉善片区全域建成11个智慧健康屋及30个流动服务健康小屋,与长三角37家三甲医院实现远程诊疗,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沪杭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一体化发展,意味着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三年多来,这一发展理念也深刻烙印在示范区建设的大小事务中。水乡客厅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沪苏湖铁路、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工程加快推动,华为研发中心顺利推进……今年以来,示范区紧盯重点领域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一厅三片”等重点项目建设,建立跨域土地联动管理机制,示范区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样板间”“试验田”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要说示范区三地齐心办事的范例,一定少不了水乡客厅项目。作为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水乡客厅,目前有多个项目正加紧建设。其中,连接江浙沪交界区域的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全长约30公里,总投资23.7亿元,由示范区执委会统一立项,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实际分类推进。水乡客厅蓝环工程项目先导段于6月底开始建设,全长800多米,以“芦花飞雪”“丰收稻厅”等景观为亮点,通过水生态的保护、修复,景观绿化的提升,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示范区建设博采众长,其释放出的红利,对示范区的企业和个人来说亦是实实在在可触可感的。今年7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缩小城乡差距等六大公共服务跑道,并制定四张清单,扎实推进方案的实施。
一家人的获得感越来越强。近3年来,示范区已先后出台两批共33条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涵盖卫生健康、教育、政务服务、养老等方面,打造示范区民生“幸福圈”。其中,包括百岁老人津贴等相关标准,都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实现了两区一县的统一。据悉,第三批公共服务项目清单也将于近期发布。
示范区里,距离在缩短,公共服务变得平等共享,边界被“擦去”,长三角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也加速流动起来。着一切都秉承这一条原则: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完成高水平的制度创新和高质量的项目建设,同时有能够让示范区的老百姓切实体会到示范区释放的红利。
随着一体化,高质量,共同富裕等一连串关键词的叠加,一体化示范区也在发展中不断迭代升级。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更大范围内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一体化示范区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追忆军旅岁月 平湖经开开展迎“八一”活动
“中信智弈”联名卡落地海盐 助力全省围...
平湖钟埭:退役军人与子女走进上海淞沪...
汲取非遗文化之神,平湖市弘扬双拥传统之魂
平湖市独山港镇优秀退役军人变身“征兵...
这个假期,平湖林埭“林距离”政协委员...
桐乡石门:“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助力...
海盐:校地共建打造创新联合体 赋能经济...
海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
南湖区政协考察团走进平湖林埭调研文旅...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强军思想!平湖市独...
海盐百步多举措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海盐百步开展小候鸟安全知识小课堂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