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换地、以棚换棚换出一方新田园——记嘉善县姚庄镇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模式
回顾新中国以来的“三农”改革历程,有两个重大节点:其一是始于1958年,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其二是1978年春天开始的集体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激励了农民的个人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指引下,党中央对“三农”问题提出更高要求,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断显现。集体土地承包到户体制下的农户自主生产模式,与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矛盾也更加凸显。
如何突围,通过高质量发展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共富目标,成了新时代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课题。
嘉善县姚庄镇跨出了重要一步,通过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探索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户模式和集体模式之间的矛盾,以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为载体,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建设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板。
嘉善,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和长三角经济圈中心,是浙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桥头堡”。素有“嘉游水乡里,善居阡陌上”、“鱼米之乡”、“浙北粮仓”美誉,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省农业大县。
试点姚庄镇的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项目,始于2020年,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契机,结合乱序“大棚房”腾退整治工作而开展。通过农田规范流转的方式,将农户土地流转至村集体,为集中产业化提供空间。再通过“以地换地”、“以棚换棚”的方式,回收旧棚,再造新棚,消除传统种植户对经济损失的顾虑。
对多余大棚和农创客中心等设施,通过设置门槛、比对挑选现代农业主体入驻,由镇政府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的形式,有序建立起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截至2022年6月,全县已合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12个,总面积8500亩,总投资3.4亿元。通过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建设,全县归整成片种粮农田2.8万亩,直接吸纳约900户种植户入园,预计实现增收20%以上,将撬动全县农业再创新、再提升。农业总产值的跃升离不开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变革,嘉善农业总产值在2012年为29.88亿元,到2021年,已达44亿元。
以地换地,既解决了插花地困境,确保了全镇农业种植的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又兼顾到小农户的自主生产积极性,还解决了农村60、70劳动力的就业。
全面启动村庄规划布局,加快土地整治、农田流转和农房搬迁,通过优先吸纳插花大棚种植户,减少插花田面积10000亩,归整成片农田8000亩;在A区试点基础上,推进2600亩B区(蕃茄种植专业村界泾港村)和C区(蕃茄种植专业村北港村)、2500亩D区(花卉和粮食专业村俞汇村)建设。
通过土地整治,逐步整治改善全镇4.5万亩土壤结构,实现田成片、地成方;通过新改建高效节水生态灌区3片、沟渠3公里、智管系统1套,有效节约关键资源,做到节约灌水量30%,减少化肥使用20%,减少农药使用30%,致力于实现美丽园区、美丽田园、美丽人居和美丽通道的目标;通过农房搬迁,拓展桃源新邨等中心集聚区承载力,为农民宜居宜业创造更好的条件环境。
以棚换棚,站位高、视界远。致力修桥补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各级政府的共识,姚庄镇党委政府敢于跳出常规视界,精准定位“大棚经济”,提出要把大棚列为全镇的基础设施,由镇政府投资建设,制定“以棚换棚”的管理办法,对传统种植户归整实行“以棚换棚”(面积),原棚钢管残值按4分管2元/米等标准由所在村级强村公司回购的政策,吸纳120户传统种植户入园,亩均已实现增产20%以上。对多余大棚和农创客中心等设施,通过设置门槛、比对挑选现代农业主体入驻。
2020年首期投资7000万元,启动A区(武长村、北鹤村)900亩,将归整集中农田2500亩以上,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在A区量身定制搭建长三角首批12米跨径、顶高4.1米的新型大棚400个,新改建高效节水生态灌区3片、沟渠3公里、智管系统1套。铺设沥青主道1公里,建设含30个交易位和60个停车位的17亩农创客中心。完善路网绿化9万平方米、景观节点8个,专设农田垃圾分类桶160只。利用蘑菇房腾退空间建设农产品集中交易点,占地约7亩,方便农户交易,有效解决路边交易安全及环境问题。
探索“资产公司+运营公司+服务载体”的经营模式,与盒马完成签约,实现产销一体化联动,嘉兴头部个盒马村正式挂牌落成于姚庄武长村,通过以园区品牌统领子品牌的方式,打造地域品牌库,借助品牌优势不断助推农业转型升级。
在小微园带动下,将直接吸纳800户种植户入园,占全部种植户的25%,将获得20%以上的增收,也将撬动全镇农业再创新、再提升,促进更多农民从农增收。
姚庄镇的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模式实践,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盘活资产资源、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加强规范经营、确保集体经济有效增长,优化管理模式、提高集体经济运营能力。生动印证了构建因地制宜、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农村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空间体系,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可行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