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聚力构筑未来产业新高地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县经信局获悉,第二批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公布,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未来产业先导区成功入围,海盐首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工作迈出坚实一步。
未来产业是指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目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或成长初期,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产业。近年来,海盐大力发展的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具有技术难度高、附加值大、成长性强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当代尖端技术之一。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5座研究堆和2座商用重水堆具备同位素的生产和制备条件。但因为研究堆的特点,尚不能满足同位素商业化生产的需求。独有的2座商用重水堆则位于秦山核电,这也就意味着海盐能提供全国蕞大批量的核素供应,牢牢掌握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的源头。
此外,海盐拥有秦山核电、中国同辐两个“核工业系”企业,既成为海盐同位素产业孕育的“源头”,也将成为支撑和引领海盐同位素产业未来实现创新突破发展的行业“龙头”。
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未来产业先导区位于秦山街道,按照区域统筹、产业集聚、资源集约、产城融合的原则,以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为承接主体,布局建设同位素生产基地、核技术应用拓展基地、核技术创新中心、核医疗中心“两基地两中心”,规划面积约1900亩。
今年,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捷报频传。由海盐、中国同辐、秦山核电在堆产核素领域共同培育的平台——中核秦山同位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秦同)继11月下旬取得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之后,圆满完成首批钴-60放射性产品生产,这也是依托秦山核电重水堆独特优势生产放射性同位素迎来的首批成果。
作为首家入驻园区的标杆企业,中核秦同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到2023年5个子项提前封顶,再到2024年9月提前完成建筑工程竣工验收,11月取得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完成首批钴-60放射性产品生产,整个过程不到两年时间。
中核秦同的成功是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飞速发展的缩影。从高空俯视整片园区,这片土地上已是高楼林立,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随处可见。
北侧土地上,今年7月举行奠基仪式的诺华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领先的药企之一诺华在中国的首个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 东面正在打桩施工的是浙江颐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核素及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建设项目,目前该公司正与秦山核电沟通合作钇-89玻璃微球的入堆辐照事宜; 西侧黑白做底,现代感十足的建筑群则是即将于本月中旬竣工交付的同位素标准厂房项目,届时宁波砹尔法、深圳拉尔文、浙江爱索拓、上海华核等一众同位素企业将相继入驻……
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在我国是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国内强手如云,竞争激烈。为了打响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海盐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的对接合作,每年在海盐举办同位素产业重大活动,积极“走出去”参加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等行业展会和论坛,发挥会展招商作用。
同时海盐还着眼于规划层级和产业层级的不断提升,不断打破天花板,突破上限,将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推向更高平台。比如今年10月31日,由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十二部门印发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明确提到“鼓励利用秦山重水堆等核电反应堆进行同位素生产”。
此次入围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标志着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未来产业先导区将成为浙江省首个同位素产业平台,这也是通往国家级认可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海盐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已引进核素、核药研发生产等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额超100亿元,为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创新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将继续围绕‘两基地两中心’目标,全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心服务落地企业发展,全力向上争取各类资源支持,推动同位素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