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走出水生态蝶变之路
“我在嘉兴生活了20多年,一点点看着这里的水变好了、环境变美了。”近日,在参加蕞“嘉”“两山”实践主题探访暨嘉兴市生态探访活动中,家住南湖区大桥镇曹庄社区的杨阿姨开心地说。
如今,只要一提起嘉兴的水,广大市民的感知就是“越来越好”了!这种变化,不仅在于嘉兴的水环境在不断优化,同时也在于人们对水治理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了。
近些年,围绕人民群众蕞关心的水质量问题,嘉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五水共治”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系重构并重的治水新模式,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由类别改善向生态健康的蝶变跃升。
“全市国控、省控断面Ⅰ至Ⅲ类水质比例均为100%,83个市控以上断面Ⅰ至Ⅲ类水质比例100%,交接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
“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深入实施碧水行动,建成碧水河道419公里、生态缓冲带32.1公里。”
每一次进步,都见证了嘉兴治水的成果,而治水之后,护水同样重要。护水的参与者,除了治水队伍以外,还包括生活于此的市民,实现护水,不仅体现一支治水队伍的使命担当,同样也展现一座城市的“水文明”。
走进石臼漾水源湿地,蝴蝶在草丛间起舞,水鸟或飞翔或游水,青草、芦苇和各式各样的野花在风中摇摆,点缀着生机盎然的水源湿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地理条件影响,嘉兴的自来水原水均取自于河道,恶劣的水体质量,既影响本地水厂的正常运行,也威胁着嘉兴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必须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彼时的嘉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把饮用水安全措施锁定在取水水源上,从根源上破解江南水乡嘉兴“水质型”缺水的现实困境。
2009年6月,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全面投入运行,成为当时国内首个人工水源生态湿地。后来,嘉兴陆续投入建设多个水源地如新塍塘嘉兴水源地、太浦河嘉善、平湖水源地,千亩荡海盐水源地、长水塘海宁水源地、盐官下河海宁水源地,以及运河桐乡水源地等。
近年来,嘉兴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实施“一源一策”保护方案。
完成7个在用水源地保护区勘界定标和电子围栏建设。同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改,有效控制水源地蓝藻滋生现象,并常态化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年度评估。推进“浙水好喝”数字治理迭代升级,及时呼应老百姓的声音,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水源地就是“生命地”,市生态创建办水一处工作人员表示:“守护好这一方水土的生态环境安全,是我们环保人的使命。”
多措并举之下,嘉兴市饮用水质量显著提升,嘉兴水源水质从2006年的Ⅴ类和劣Ⅴ类为主到目前的Ⅲ类水体为主,水厂出水稳定达标的同时,水厂出水水质得到很大的提升,乡镇管网龙头水水质达标率从60%上升到100%,让全市百姓都能用上品质达标的“安全水”。
嘉兴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腹地,过境水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短缺,为436立方米,不到全省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嘉兴大力实施城市节水行动,印发《嘉兴市2022年度节水行动计划》,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10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3.47%。建设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平台,加快供水管网漏损试点城市建设,全市管网漏损率从2021年的8.08%降至7.05%。积极创建节水标杆,建设节水标杆酒店8个、标杆校园6个、标杆小区23个、标杆企业13个。
“从我市水资源数据和自然条件看,面临资源性缺水问题,我们以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任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环境好不好,生活在当地的市民蕞有发言权。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定期开展市民生态探访活动,邀请各行业的市民代表走进嘉兴各地,看生态变化,话时代变迁。
位于桐乡市的凤凰湖是浙江省美丽河湖,这几年通过生态系统治理、打造水下森林等措施,湖水能见度达到1.2米到1.5米。市民漫步凤凰湖边的健康步道,在微风习习中感受生态环境之变。
“真正走出来才发现,身边的水环境变化有多大。这一次是自己报名,接下来会带着家人一起再来逛逛。”探访市民高爱宝告诉记者。
来到南湖区大桥镇的胥山村,碧水绕村,古树葱茏,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民房,尽显传统江南民居的温婉。“家门口能够看到这么清澈的水,让我惊叹。”市民金志明说道。
在生态探访活动中,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述嘉兴十年来不断擦亮生态底色,为水更清、天更蓝付出的努力。由此,市民对“嘉有绿水青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加直观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
治水、护水,需凝聚起众人之力。近年来,嘉兴高度重视发挥环保宣传教育的导向作用,市生态环境部门围绕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着力提升对外宣传、融媒体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和效果,引导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凝聚起新时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磅礴力量。
命名一批市级“五水共治”实践窗口;申报5个省级“五水共治”实践窗口;串联起10条“水之旅”生态探访研学路线余人;建立生态环境讲师志愿者队伍,开展“禾小禹”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联合市教育局评选环保小卫士100多名
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进来,越来越多的实践铺展开来,嘉兴正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塑造着“你我共建、我们共享”的水生态文明。
(原文标题:治出百姓“放心水” 护住绿色“水文明” “你我共建、我们共享”走出嘉兴水生态蝶变之路)
来源:嘉兴日报 撰稿:记者 黄建东 通讯员 黄妙妙 责编:陆姗姗审核:张渊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线号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京衡律师事务所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