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潜力嘉善如何成为长三角人才集聚高地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人才流动如同奔涌的江河,朝着更具活力与机遇的方向奔涌不息。而嘉善,凭借先天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水乡魅力,俨然成为高层次人才竞相奔赴的“热土”,在长三角人才版图上绽放出耀眼光芒,激扬起创业创新的澎湃春潮。
业以才兴,功以才成。如何打造长三角人才工作的首选地、创新创业的活力场,成为解码嘉善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萃取人才浓度——高能级的人才引力场
一组数据,足以成为嘉善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的有力见证:自2022年以来,嘉善全县新增青年博士超过300人,这一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怀揣梦想与才华的青年才俊对嘉善的坚定选择。2024年,嘉善更是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累计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4家,在站博士110名,总量及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并成功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这些数字,是嘉善在高层次人才吸引与培育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注脚。
你知道为啥嘉善能吸引这么多博士吗?答案就蕴藏在冉冉升起的四大科研载体平台之中。万顷祥符荡,科创起涟漪。沿着一湾碧水,浙大智慧绿洲、复旦研究院、祥符实验室等科研创新载体环湖而立,宛若明珠串联起一条“科技创新链”,这里不仅有白鹭掠过芦苇荡的自然诗意,还涌动着科研前端细分领域的澎湃浪潮。
一个高能级科研平台,就是一个招才引才育才的强引力场,为嘉善导入源源不断的科创资源。浙大智慧绿洲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通过实施‘金字塔’式人才引育计划,不断探索如何深度耦合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努力形成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范式。”
据介绍,浙大智慧绿洲通过一流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和产业人才储备等方式全方位搭建人才队伍。更值得注意的是,为留住人才,浙大智慧绿洲在人才发展机制上有了创新。比如“双通道晋升”,建立科研序列和产业序列并行的职业发展通道,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双赢。这样的“人尽其才”机制,无疑给人才定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今,四大载体集聚科研人员超1200人,合作院士24人,为嘉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引擎,形成覆盖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领域的“蕞强大脑”方阵,构筑起城市持续生长的深厚“底座”。
释放流动势能——高自由度的人才共享
当高铁轨道织就的“半小时通勤圈”消融地理边界,另一种更具活力的创新要素流动正在重塑嘉善的产业基因——昔日的“星期日工程师”柔性流动模式,在“科技副总”的制度新框架下迸发出指数级能量,演绎出人才要素自由流动的无限可能。
这种“候鸟式”人才服务,既保留了科研人员的学术根基,又赋予企业精准获取前沿技术的通道。正如嘉善县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所指出的:“我们打造的不仅是人才精准输送通道,更是一个创新要素的自由市场。”
在浙江中科尚弘离子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新一代离子注入机正在高速运转。这台曾因注入工艺不达标、被搁置了半年的设备,如今已完成蕞终测试,在去年年底实现量产上市。转折点源于一场“跨界联姻”——嘉善复旦研究院张柏诚博士以“科技副总”的身份入驻该企业,将半导体设备模拟技术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工艺优化的实操方案,大大缩短了整个研发周期。
张柏诚说:“这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赋能。当企业给到我们这些技术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后,我们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技术也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解决实际问题,把我们的论文和专利都形成企业研发的‘加速器’。”
这种转变何其不美。眼下,在嘉善,一场由企业点单、政府派单、院校买单、企业评单的“人才流动共享”正在火热上演,从源头解决企业人才“不够用、不会用、不适用”的问题。截至目前,嘉善遴选100余名专家建立“科技副总”专家人才库,已有27名“科技副总”赴企业开展科研指导,达成技术合作32项。“科技副总”的出现将科研院所优势资源与企业实现全面深度对接,为企业带来创新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科技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更多的化学反应,在“科技副总”的催化下形成了链式效应。在市场资源方面,“科技副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浙大智慧绿洲的邱爽是嘉善黄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他与公司共同组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引入了12位硕士、博士资源,助力唤醒焕新“老字号”。在这种不断流动与交融的生态里,嘉善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批领先的科技成果。
在科产联动发展中,嘉善一批科技成果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在浙江微针半导体有限公司车间,技术人员忙着检测新开发的高频高速探针卡性能,加快新产品批量投产进程。“作为初创型企业,在一些大型研发设备投入上资金有限,嘉善复旦研究院测试中心的专业设备很好地满足了我们的研发需求。”
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正在打破地理边界。比如,上海大学的精密加工团队服务着嘉善的装备制造集群,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数字经济成果在示范区三地落地生根。“研发在上海、转化在嘉善”的流动新生态,重新定义了区域创新的边界与可能。
以平台聚势,以流动赋能。正如嘉善县委人才办负责人所言:“当创新要素像水一样自由流动时,整个区域就会形成澎湃的发展动能。”通过构筑高能级平台萃取人才浓度,以制度创新提升流动自由度,嘉善正在将“人的势能”转化为“创新动能”,这不仅破解了县域经济“创新饥渴症”,更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贡献了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嘉善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