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产联动质效齐升县域创新发展的立与破
科产联动 质效齐升 县域创新发展的立与破
开栏语:嘉善示范点建设是国家赋予浙江、嘉善的重大使命。2013年2月、2017年2月、2022年9月,国家层面连续三轮制定实施嘉善示范点建设方案,帮助指导嘉善在更高起点上系统谋划县域发展。嘉善针对县域发展中经济转型、城乡融合、要素流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难题,积极探索解决路径和可行方案,打造制度创新经验,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即日起,本报推出《探索先行这十年》系列报道,通过记者视线、破题视点、专家视角,多角度解析嘉善在示范点建设中探索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方位呈现嘉善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记者视线日下午,在浙江万泰特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质量工程师蔡周彦正与企业研发人员一起开展稀土耐蚀钢检测,观察产品性能及其他指标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并进行深入测试。
万泰特钢与上善院共同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一直致力于高精尖产品的开拓与发展。眼下合作研发的头部炉稀土耐蚀钢已试炼成功,实现技术重大突破,填补了公司在耐腐蚀建材领域的空白。
据悉,新型稀土耐蚀钢在大气环境下,相比于传统的普碳钢和低合金耐大气腐蚀性能提高30%~50%。一般镀锌钢材使用寿命约为15年,稀土耐蚀钢可延长使用寿命至70年以上,减轻环保负担,利于资源合理化应用,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上善院在耐腐蚀生产上提供了技术指导,包括现场工人技术培训,让我们能够顺利生产出耐腐蚀钢。”公司副总经理周钦煌说,接下来将进行实体测试,在高盐度海水中进行抗腐蚀测试,争取短期内投放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已落户嘉善的高能级院所与本地高质量企业合作频繁,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嘉善复旦研究院、上善院等科创载体已累计与企业签订111份技术服务合同,总金额超1亿元。
【破题视点】一直以来,嘉善并没有研究型高校,县域创新能力如何立?嘉善以祥符荡为重点规划建设湖区创新聚落,导入高能级研发中心,密切院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区域内的科技产业联动链。
眼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水网工程(北祥符荡段)、祥符荡水系联通工程即将进入施工。嘉善示范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李欣告诉记者,接下去将对北祥符荡23公顷范围内的岸坡进行整治,种植水下森林和水上森林,新建的8公里慢行道将连通南祥符荡的慢行道,从而实现南北祥符荡的贯通,并串联起湖区各个创新组团。
“今年上半年将集中开工5个项目,进一步拉开祥符荡创新中心的基础框架。”李欣说,以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为核心的创新力,以南北祥符荡、人才公园等为核心的好风景,更加凸显祥符荡创新中心的科创之美、生态之美。
在祥符荡创新中心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设计实验室,工程师阚宗挺正与绿洲AI对话,测试由他们独立开发的创新设计数智平台。该平台能解决企业设计资源紧缺难题,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依托祥符荡创新中心这个平台,可以与当地的商会、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校企联动,突出需求导向、数据驱动,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基础支撑,能够更好地链接创新设计数智平台的上下游企业并服务当地的企业。”阚宗挺说。
【记者视线】立起来的不仅是科研院所,本土企业同样迸发创新活力。在嘉善嘉胜绢纺有限公司恒温恒湿车间内,一排排细纱机、自动络筒机、倍捻机高速运转,在这里生产的纱线万米没有一个疵点,还引来了一些国际大牌的垂青。
“我们根据客户需求,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也研发出了很多不同的差异化产品。”嘉善嘉胜绢纺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鸿浩拿着一块可机洗桑蚕丝产品说,“它打破了原来桑蚕丝难以打理的痛点,可以在洗衣机里面正常机洗。我们还根据客户需要,研发出了具备吸湿排汗、抗菌、抗紫外线等不同功能的桑蚕丝。”
这样一家企业,在2020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分类管理中,仅被评为督促提升类高企,而如今,企业已提档为稳定成长类高企。2022~2023年企业研发投入超150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今年企业年产值也将有望首次突破2亿元,亩均产值将达到1000万元。
“近几年,县科技局鼓励我们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并且引荐了一些纺织研究机构、高校进行战略合作,也为我们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技术保障。”金鸿浩说,“目前我们已和国内外一线品牌进行全面合作。”
【破题视点】企业发展靠创新。如何有效地推一把,成为嘉善推动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的着力点。近年来,嘉善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分类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
“以前我们比较重视培育,但缺少后续的管理,提供的服务也不是特别精准。”县科技局副局长陈靖谈到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短板,“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分类服务的理念,贯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全过程,形成全流程、精准化的服务模式,比如在培育阶段,我们建立了培育库和储备库,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企业也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力方向。”
在高新技术企业分类管理机制激励下,嘉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得到大幅提升。全县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202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新认定数连续6年居嘉兴市头部,规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56%,居全省前列。创新指数列浙江省第六位,连续三次获得省“科技创新鼎”。
【专家视角】浙大智慧绿洲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研究员刘云中跟踪了嘉善过去10年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历程。“嘉善已经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发展的时点。”刘云中认为,嘉善在科产联动上有自己的特点,一是集聚了高端的科研机构和创新资源,二是与整个长三角的产业联动,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生态,而这些新的产业又与嘉善的创新资源结合,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记者视线】从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到科创产业联动发展先行区,嘉善坚持创新发展,“立”出新优势,“破”出新机遇。
3月的魏塘街道里姚公路两旁生机盎然。2022年签约的恒颢光电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新厂房建成并开始设备安装调试,预计4月投产。
恒颢光电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各类触控模组、触控液晶显示器模组以及车用触控显示屏。但很难想象,就在五年前,恒颢所在的位置,是一家传统型的木业生产企业,亩均产值不足500万元。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总经理周俊说,里姚公路沿线家从事小木业、金属制品、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相对绩效水平低的企业,一共占地3000余亩,“相对而言是比较脏乱差的”。
【破题视点】针对单位产出低、亩均效益差等工业用地,从2018年开始,嘉善对“低产田”进行改造提升,高效推动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引增量、盘存量、提质量。
“经过对‘低产田’的改造和腾换,恒颢所在地块的亩均产值从不足500万元提升到超3000万元,翻了6倍以上,产出水平和原先地块企业产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周俊表示。
2018年至2022年,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腾退150余家低端低效企业,并对盘活的空间进行再开发再利用,重点聚焦发展智能传感产业为核心的集成电路、半导体新兴产业,目前已引进合盛硅业、剑桥科技、恒颢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实现“低小散”向“高精尖”转变。
近年来,嘉善大力度开展工业“低产田”改造提升,有效解决了工业园区产业层次不高、粗放发展等问题,提升了单位土地产出水平。
“早期工业开发相对粗放,项目多而杂,总体来说项目质量不高,导致全县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水平,在全省都是排在后面的。”县经信局园区投资科科长方伟依然记得2016年以前的状态,“从2016年开始,除了持续深化亩均绩效评价,还通过差别化水价电价政策,一方面倒逼企业自己改造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1.0、2.0、3.0三个版本,推动全县工业‘低产田’整体改造。”
为加强“低产田”源头管理,嘉善出台了《嘉善县工业投资项目准入评价实施细则》《嘉善县工业厂房租赁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项目准入条件,逐步提高准入标准。
“科学制定了准入要求,比如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每亩400万元,产出不低于每亩800万元,税收不低于每亩60万元。”方伟认为这样的标准,既是压力,也有前瞻性,加速改变嘉善工业用地低产低效的情况。
通过“低产田”改造提升等一系列综合举措,嘉善规上亩均税收从2016年每亩9.9万元提高到了2023年每亩39万元。
【专家视角】“从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到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嘉善始终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和实施新发展理念。”刘云中建议,嘉善要更好地把握产业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以及所需要素支撑新要求,更好地把握创新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把创新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
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人社专题组工作推进会在善举行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科产联动 质效齐升 县域创新发展的立与破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1次会议
嘉善两条河道入选全市首批“蕞美家乡河”
邹一峰:造工业关节的“巧匠” 承工匠精神的“脊梁”
嘉善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
~~~(2024年3月22日嘉善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
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人社专题组工作推进会在善举行
科产联动 质效齐升 县域创新发展的立与破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1次会议
嘉善两条河道入选全市首批“蕞美家乡河”
邹一峰:造工业关节的“巧匠” 承工匠精神的“脊梁”
嘉善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