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庄黄桃产业迈向“新质”未来
新质生产力,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热词,正深刻改变着各个产业的发展格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样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在姚庄镇,黄桃产业正以低碳种植技术为核心,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设备,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树立了生动典范。
走进位于姚庄镇北鹤村的锦绣黄桃园,工作人员正专注地进行人工除草作业,土壤中心嘉善双碳创新研究院实验田主任魏海成介绍道:“我们这里是免打农药的,在黄桃整个生长周期,桃树本身及其周边生长环境均不使用农药,所以除草剂用不了,只能进行人工除草。”
眼下,桃树刚刚谢花,进入了坐果阶段。人工除草后,工作人员会盖上地膜,防止根部再生杂草,之后还要进行疏果,确定每棵树的坐果量。在桃树生长的整个过程中,病虫害防控是关键环节。魏海成表示,不打农药后,他们利用从市政淤泥中提取的活性物质作为农药替代品,确保实验桃树健康成长。
除了人工作业,果园里还安插了一些先进的监测设备,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黄桃生长全过程的精准管控。魏海成介绍:“这些监控设备是我们和云南林草院合作的项目,能够实时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氮、磷、钾等7个数据。设备上有太阳能板和4G卡,能将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我们通过云端就能随时掌握土壤和气候状况。”
2023年,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与嘉善县合作在姚庄镇成立了土壤中心嘉善双碳创新研究院,积极探索低碳种植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土壤中心嘉善双碳创新研究院院长翟壮介绍:“我们在锦绣黄桃二号园承包了大概6亩地,240棵树,用于开展低碳实验。从土壤改良开始,到整个生长过程,都运用了低碳技术,并通过全过程科技监测确保实验效果。”
研究院将这6亩试验田划分为7个区域,开展了多项的试验。不仅有免打农药的试验区,还有针对不同有机肥使用比例代替化肥的对比实验。翟壮说:“像有机肥这块,我们每棵桃树春季使用20斤左右,代替50%化肥使用量。另外,还尝试使用缓冲肥、碳基肥等,探究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的改良作用。零农药区是完全不打农药的,不只是桃树本身,还包括周边环境。上一年我们整体代替了11次农药,实验结果表明,与打农药的区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整体效果还是很好的。”
在试验园区的东南角,几棵桃树周边覆盖着黑色薄膜,格外引人注目。翟壮介绍,这是他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合作的通过蚯蚓扩繁来改良土壤的试验。“我们首先划定一个区域,添加诱食剂捕捉蚯蚓,拿到实验室研究分类,找出优势种进行扩繁,然后将大量蚯蚓投放到原始地块,通过蚯蚓的活动改良土壤结构。”蚯蚓不仅能松软土壤,促进空气和水分的渗透,其粪便还是优质的有机肥。
一年来,研究院依托低碳技术种植的黄桃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口味更佳,还降低了农药使用成本,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减缓了土壤酸化。翟壮表示:“去年的成果更多体现在实验数据上。从农户角度来看,仅农药成本就降低了约63%,产量略有提升。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来看,我们提升了黄桃的品质,实验数据表明,各种芳香烃物质明显提升,消费者反馈黄桃闻起来特别香,口感回味更醇厚。”
姚庄镇黄桃产业在低碳技术的助力下,正向着“新质”未来大步迈进。接下来,研究院将致力于将黄桃低碳种植技术进行推广,惠及周边农户,进一步提升姚庄黄桃的“金名片”影响力。翟壮说:“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监测设备和检测指标,蕞终将形成绿色低碳健康种植技术体系示范。示范成功后,其他农户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让更多人受益于低碳种植技术。”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