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好而来丨嘉善在上海设立国际创新中心
3月27日,嘉善国际创新中心在上海亮相。嘉善县副县长王春柳表示,此举意在打造“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嘉善”,“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嘉善”,“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嘉善”的协同创新模式,也是嘉善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又一举措。眼下,产品生产制造在长三角,品牌推广和技术研发在上海的模式越来日益成为长三角各企业的共识,这样的离岸创新创业模式也为深化长三角产业联动与融合提供了不少启示。
在上海设立创新中心,嘉善一方面鼓励本地企业入驻,设立“飞地”研发中心,充分利用上海高端人才富集、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借智创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吸引上海或海外优质创业项目入驻孵化,给予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孵化成熟后再转移到嘉善进行产业化发展。目前,已有多个国内外优质机构和项目签约入驻。此外,嘉善还将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行业高峰论坛等活动,优化人才环境,打造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育、发展、服务体系,并持续加大政策、资金向高端人才和自主创新领域的倾斜力度。王春柳表示,创新中心将把握新时代新机遇,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成为长三角科技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平台,构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希望未来能让上海人才少跑路,为嘉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政府在发力,长三角各地企业也在积极来沪培育产业新军。比如在宁波的杭州湾新区的企业宁波环洁超滤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前段时间不断往返与宁波与上海,与上海专家反复论证、研讨后,发布新产品。与之类似,把研发主力军布局在上海,但生产、运营体系在宁波的企业不少,成为“离岸创新创业”的模式。这两年,宁波杭州湾新区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绿色科技等产业,在上海建立离岸创新平台对接区外优势资源。目前,该新区在沪五大创新中心已集聚研发人才280余人,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120多家,45个项目在新区产业化或即将落地。
发展靠创新,近年来,嘉善在科创领域投入不少。比如,依靠建设域外孵化器不断“走出去”。据统计,近年来,嘉兴全市域外孵化器已建19个,其中,国内已建10个,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海外已建9个,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荷兰等地。而嘉善在上海的国际创新中心是其中场地面积蕞大域外孵化器。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园等科创平台“引进来”。
前不久,产业园发布了产业规划,定位为“智能传感未来城,万亩千亿新嘉园”,将以智能传感为核心技术集聚产业,招引龙头企业、完善功能配套、吸引高端人才、培育新兴产业,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样本。同时,嘉善“智能传感谷”合作共建协议与嘉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战略合作协议也正式签约。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邱建新告诉记者,嘉善将着力打造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智能传感谷。
嘉善县委副书记、县长徐鸣阳表示,嘉善目前正全面接轨上海,希望以“上海的性能、浙江的成本”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企业落户嘉善,推动形成智能传感产业的集聚和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样板。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