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2024年度体检报告正式发布
2月20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体检评估报告(2024年度)》(以下简称《体检报告》)
本次体检评估紧紧围绕生态绿色、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持续聚焦示范区总规明确的目标任务,并首次增加先行启动区总规核心指标、“一厅三片”等重点地区项目建设等内容,从不同层级不同尺度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体检报告》总体认为,示范区总规批复实施以来,两省一市严格执行示范区总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跨域空间联系日渐增强,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力支撑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六大主要成效:
跨区域规划体系持续完善,空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示范区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陆续获批实施,省级、市级总规已全部批复,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共编联审机制高效运行,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专项规划有序编制。国土空间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构建跨域协同的技术标准体系,拓展迭代土地使用、公共服务、安全韧性等领域的规划建设导则。建立跨省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机制,实现规划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深入开展规划土地领域改革探索,持续推进跨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范围不断扩大。
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蓝绿空间基底持续夯实。示范区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实施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耕地面积逐年增长,严守76.60万亩耕地保有量和66.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守牢143.32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理,引导城镇建设向开发边界内集中,控制城镇开发边界面积647.6平方千米不突破。同时,骨干河湖蓝线内水域湿地面积占比逐年上升,2023年达到92.76%。分级划定文化保护控制线,严格保护历史城镇村落,加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管控,传承江南水乡文化基因。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示范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锚固。积极推进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元荡及淀山湖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基本完成。河湖水面率稳中有升,生态生活岸线比例逐年上升。多中心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加快构建。“两核”辐射带动持续增强,“四带”引领内外联动作用凸显,“五片”城镇簇群各具特色,以建设用地减量推动集约内涵式增长,区域综合性节点作用显现。农业空间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蓝道、绿道、风景道加快建设,乡村发展品质稳步提升。农田集中连片程度提高,破碎度逐渐降低,农业空间质量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色更足。示范区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4.1%,地表水水质优Ⅲ类断面比例为96.2%,均超过2025年规划目标。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2023年相比规划基期年下降12.16%。推进跨省域高新区创建,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枢纽节点、中国电信示范区算力调度中心(青浦)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先进制造项目建设,推进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中新智地(吴江)苏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园、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等平台落地,集成电路、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2023年示范区研发支出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7%,高于长三角区域整体水平。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50家,“专精特新”企业1294家,境内外上市企业82家,均在持续增长。
跨域空间联系日渐增强,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示范区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苏湖铁路、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建成通车,通苏嘉甬铁路和沪苏嘉城际有序建设,“轨道上的示范区”加速形成;24条断头路已打通9条,7条正在建设,区域路网连通性不断提高。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显著提升。强化新时代江南城乡风貌塑造,持续打造江南生态宜居标识地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进“吴根越角”跨省域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加强区域防灾联动和应急场所建设,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安全韧性和风险应对能力。
规划引领作用有效发挥,重点区域建设全面推进。依据示范区总规、先行启动区总规、水乡客厅等“一厅三片”详细规划,重点区域建设全面推进,集中示范效应逐渐显现。截至2024年底,水乡客厅区域已初具形象:方厅水院五馆三桥结构封顶;创智引擎一期结构封顶,创智引擎二期和科创学园一期基础完成;“蓝环”青浦段、江南圩田展示园、桑基鱼塘展示园基本建成;金商公路(青浦)—嘉善大道(嘉善)、汾湖大道(吴江)—兴善公路(嘉善)2条跨区道路,以及浦港路东延工程等内部11条道路全面开工。
同时,《体检报告》也指出了后续规划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事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实施的建议举措:一是加强跨区域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统筹,健全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加快跨省域CSPON试点建设,支撑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二是进一步强化底线管控约束,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探索城镇开发边界跨域协同管控规则,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加快特色城镇培育与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创新建设用地减量机制,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推动形成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四是加快生态优势转化,加速吸引创新要素集聚,培育新业态新场景率先落地,推动好风景与新经济共融共进;五是深化一体化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国土空间安全韧性,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六是加强重点片区建设牵引,强化品质提升和功能培育,以点带面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