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跑马拉松一样打造农业硅谷
上周末,全国首条跨省浙沪乡村半程马拉松开跑,吸引了全球12个国家、国内22个省份、309个城市3619名跑者前来参赛。浙沪乡马,跑的是乡间道路,赏的是乡村美景,一路上,高科技产业大棚、新型农业工厂等现代农业设施亮眼夺目,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农业发展与马拉松赛程异曲同工。如同跑马拉松,农业发展也要秉持着耐力、坚持、持续进步的精神来激发后劲,推动农业的创新与发展,这在平湖广袤大地上,频频上演。而农业发展如何越跑越远、奔向更美好的明天,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作为全国首条跨省浙沪乡村半程马拉松,这几年,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跑者参与其中。究其原因,必然离不开赛事这一条独特的“乡野”赛道。
“乡野”两字,不是单纯指惬意的田园生活,而是它背后蕴含的农业的无限魅力。要想深刻体会一番,不妨穿上一双运动鞋,用脚步丈量赛道,于场景转换间零距离感受农业产业带来的律动与脉搏。
来到朱平公路时,首先领略到的就是预设目标的重要性。“我们以‘草莓让乡村更美、让生活更甜’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草莓科技服务商和产业运营商。”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淑萍说。在这里,一座座玻璃大棚拔地而起。如果将农产品拟人化,那么这里的草莓一定来自“大户人家”。它们生长在高端的设施大棚里,除了有行业里领先的种苗繁育技术加持,还有各种现代化农业设施装备轮番上阵,提供高效、精细的照护。通过数字化的支持,这里的草莓产业正变得更加美丽、高效和富裕。
再向前出发,在农创大道,又能感悟一番科技带来的神奇魔法。在中以设施农业示范园,格外吸人眼球的就是新型复合耕作体系——鱼菜共生,这种体系实现了“养鱼不换水而水质清澈,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小型生态共生系统,实现了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在减少养殖空间的同时,还节约水资源。
驻足于龙丰公路,我们看到的是发展策略的创新性。蓝城·三菱蔬菜工厂以现代科技构筑“智慧农业”,形成了“现代农业园+高科技示范区+农旅文化体验”的复合型功能,推进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既可采摘也可直接购买当季果蔬。它还以“春田瓜瓜”为特色IP,以春耕秋收重大农事活动为纽带,形成了农业研学游和农旅休闲游两大主题线路。
一条马拉松赛道,蕴含了丰富资源的农业宝库。细细看来,提前确认目标、规划前行方向……这一系列的举措不正是与跑马拉松所需精神相契合吗?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这是“新农人”对于乡村美好生活的祈愿,更是对于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他们也正以实际行动让这个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刻板印象,也存在于农业。曾几何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总是让人感到既无奈又心酸。
像跑马拉松一样发展农业,实现了让农业发展主体始于农而不止于农。这种发展方式靠的又是什么?
提耐力。一步耕耘,一步收获。“自2017年农开区成立以来,我们像抓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样抓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像抓工业招商引资一样抓科技农业招商、像搞产城融合一样搞产乡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广陈镇副镇长王斌说。七年时间,在这条赛道上,农开区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匠心经营,目前已引育了一批以佳莓、福纳瑞等为代表的种子种源项目,打造了一批以星科、粮食公用码头等为代表的稻米产业链项目,布局了一批以绿迹农业、蓝城农业等为代表的蔬菜产业链项目,发展了一批浙江后稷、众信设备为代表的智能装备项目。值得期待的是,农开区也将持续打造“T300”农业科创走廊,共同打造示范引领全国的种子种苗、设施蔬菜产业链,不断集聚一批优质项目,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标杆。
攒后劲。蕞美往往在前方,只有越往前跑,才能看到无限的潜力和风景。开拓农业产业新蓝海,农开区不断奔跑。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而位于农开区的低空经济(无人机)数据服务项目正悄然以低空运营服务赋能农业生产的形式,使无人机数据生产变身真正的“数字工厂”。不远处,占地105亩、总投资10.3亿元的长三角农博汇项目一期也在不久前正式结顶,预计明年年底投入使用。它将通过“品牌+基地+市场”一体化流通合作模式,成为我市蕞大的农产品集散地,也将成为上海农产品供应与消费需求的保供基地。
强支撑。跑马拉松,靠的是耐力、毅力,还有极佳的身体素质。皆而有之,才有奔跑的底气。而纵观农开区的发展历程,这份底气始终在不断地夯实。上周,平湖市现代农业产业学院迎来了全市各镇街道的69名农业生产主体。培训的开展,有效促进我市培育一批精品区域公用品牌、优质农业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而产业学院的作用也不止于此。学院以专业紧密对接产业,以团队深度服务企业,在生产、加工、营销等领域就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社会培训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农开区更是拥有一支专业的服务保障团队,让各产业主体和农创客可以拎包入住、安心发展。
不同于百米赛跑,马拉松比赛的目标往往长达几公里。同样,农业发展也需要制定长远的目标,如提高粮食产量、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长期规划和持续努力,不能一蹴而就。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的当下,如何发扬马拉松精神推动农业发展,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马拉松比赛需要选手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成绩,农业发展同样需要持续创新。如今,我市越来越多的农场引进智能化灌溉、无人机监测、精准施肥等设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提高。“科技”无疑是农业创新的法宝。接下去,还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让农业有干头、农民有奔头。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此次马拉松跑过了平湖广陈、上海廊下等地,两地农业发展成果丰硕、各有优势,这也启示我们农业发展也需要扩大浙沪毗邻、区域协同优势,才能在多方合作共赢当中实现跨越发展。如农开区打造“T300”农业科创走廊,加快产业联动发展,联合金山区打造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持续加深与沪合作。接下去,还要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契机,积极与上海在农业设施、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一场马拉松,不单单是场赛事,带来的还有火热的人气。农业发展也不能单打独斗,越来越多地依靠农文旅等融合发展的力量。通过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各自带动、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新业态,是打开农业发展新天地的密码。农开区依托农创大赛、浙沪乡村马拉松等品牌活动,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唱响“一桥两山塘”的故事,合力推动明月山塘景区创建国际4A级景区。接下去,还要继续深挖农文旅资源,以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花卉游等主题旅游活动,赋能农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