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数据得地”“工业上楼”积蓄发展后劲——学习贯彻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系列评论②
土地资源是经济运行中的基础要素,也是城市发展的稀缺经济资源。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苏州,如何更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提升土地的亩产效益,这不仅是一道“算术题”,更是一项改革策。
市委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全面推行“数据得地”,加快实施“工业上楼”,推动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存量用地盘活利用。
何为“数据得地”,“工业上楼”内涵是什么?
“数据得地”,是指利用数据模型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新手段,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得地”这一手段高效、科学,能解决企业用地需求,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向“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优质企业集聚。“数据得地”的实施,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企业拥抱苏州、根植苏州,实现发展壮大。
“工业上楼”,是指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生产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通过提升楼宇的容积率来增加产品产量、加大产业密度。“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工业上楼”是对工业用地的深度激活,也是破解土地制约的一招妙棋。“工业上楼”不仅可以节约用地,还是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思路。作为制造业大市的苏州,正凭着“工业上楼”积蓄发展后劲,不断培育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得地”和“工业上楼”,是发展逻辑转变后的创新思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集约式的,而不是粗放式的。当下,在工业转型升级和土地资源紧张这对矛盾面前,“数据得地”“工业上楼”是必然选择。过去靠“堆数量”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必将让位于依托于精准数据和统筹利用的高效发展路径。只有用改革的思路、集约化的办法,才能更有效地积蓄发展后劲。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各项举措协同配合中推进。苏州提出“数据得地”“工业上楼”的背后,是对城市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工业上楼”涉及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上楼”,也不是一“上楼”就万事大吉。“数据得地”实施、保障机制也必然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等的变化,而需要不断优化调整。因此,我们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同向发力,秉持系统观念和思维,持续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赢得不断前进的时间和空间,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C)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2023002088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330073
姑苏晚报爆料电线 订报热线 报纸广告转相关融媒中心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