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持续做好“三篇文章”是嘉善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年关将至,各地一份份“答卷”也陆续上交。
今年GDP增速一季度全省第1,半年度全省第2,前三季度全省第6;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营商环境指数均列全省第4;创新指数全省第6这是浙江嘉善的成绩单。
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善不断深化做好“转变发展方式、主动接轨上海、统筹城乡发展”三篇文章。
近日,浙报集团、潮新闻启动“潮涌之江对话县委书记”大型融媒体访谈活动。访谈中,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江海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姜军深入交流,如何赋予“三篇文章”新的时代意义,畅谈嘉善未来发展蓝图。
11月10日,全省创新大会上,嘉善再次高举“科技创新鼎”,勇夺“三连冠”。
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嘉善为何成绩斐然? 祥符荡里会找到答案。
荡,长满草木的积水之处,景色秀丽。不过在嘉善的祥符荡,除了江南水乡的湖荡景观,还有极具现代感的科创气息。祥符荡创新绿谷,已聚集了浙大、复旦、清华长三院等院校团队,国内首个零碳聚落“竹小汇”等项目落地,科创企业也接踵而至。
一片寂静湖荡变成高能级科创平台,离不开嘉善做的头部篇文章转变发展方式。
江海洋说,“嘉善早已从拼资源转向拼创新,通过科创与产业联动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嘉善加快布局高能级产业平台,提升祥符荡科创绿谷、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等平台功能,大力建设总投资132亿元的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
如今,嘉善已从以木业、纽扣、印染、植绒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小城,蜕变成以通讯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为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县域。新兴产业占比从2019年的21.5%提升到2022年的53.3%;三年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6.7%增速;人均GDP增速列嘉兴市头部位。
除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嘉善也在围绕产业链生态进行招商。目前,嘉善已组建通讯电子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等多个招商专班,计划到2025年,产业链配套覆盖率达到60%,力争县域内主产业链完整。
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也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江海洋认为,头部大企业数量偏少、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融合度不够紧密等,都是嘉善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嘉善启动“招商大突破”“项目大攻坚”“营商大提优”三个年行动,力争到2025年实现千亿GDP、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千亿招商、千亿企业、千亿投资、千万游客等七个大突破,再次实现“双示范”的跨越赶超。
从区位“头部站”到成效“头部站”
每天从早到晚,嘉善南站往返上海的列车络绎不绝。毗邻全国蕞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嘉善的发展也紧紧围绕着这片“海”。
嘉善与上海之间,有个“13579”全面接轨融合效应10%的人口通勤上海、30%的科创来自上海、50%的工农业配套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进出口和招商通过上海。
如何从接轨上海地理区位“头部站”到接轨成效“头部站”?
江海洋提到,当下嘉善所有部门在谋事、决策、推进工作时,首先要考虑该举措是否已全面接轨上海,“我们把全面接轨上海头部站,作为嘉善的战略要求。”
一体化发展,交通先行。去年嘉善提出推进“三高四铁”建设,形成沪杭苏甬4个万亿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县域东西南北15分钟直达的快捷交通体系,将加速接轨上海、布局长三角的步伐。
通过联合河长制度,嘉善与上海青浦、苏州吴江三地携手推动区域协同治水。访谈现场,江海洋欣喜介绍,如今,嘉善生态环境也更加“清秀”,全球仅有的9种水栖萤火虫就有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也增至11种。
聚焦群众企业跨省生产生活需求,打造“区域协同万事通”应用场景,13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6月13日,嘉善、吴江首次实现跨区证照联办通取。
良好的区位优势、宜居的生态环境、便捷的跨省通办,成为嘉善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祥符荡等科创聚集地、嘉善国际创新中心等产业园辐射长三角,带动经济飞跃。有企业家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落户嘉善,既是看重当地政府对企业和人才的扶持力度非常大,也是看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磁力效应”。
此外,引进华师大二附中等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与上海中山医院、浙大二院等开展合作;市民卡在长三角400多家医疗机构可刷卡结算;试点创新“敬老通”应用,三省一市老年人无差别共享同城待遇和社区生活便利嘉善已从多维度积极融入一体化建设。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四周年,嘉善也开启了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新三年征程。江海洋说,将持续聚焦“高质量、一体化、生态绿色”三个关键词,努力在一体规划、产业协同、跨域治理、民生共享4个领域进一步先行示范。
一到周末,许多长三角人都把聚会之地选在嘉善,享受小桥流水的惬意。
如果推荐一条嘉善旅游线路,应该怎么走?
江海洋建议,先看西塘古镇的水乡风情,再逛CW新零售实体店和祥符荡创新中心,然后前往歌斐颂巧克力小镇、碧云花海,蕞后在云澜湾温泉景区休憩。
这个线路后半程的点位,都位于嘉善县大云镇。去年,大云镇缪家村村集体收入已达1480万元,在浙江省行政村中位居前列。
20年来,嘉善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村集体收入越来越高,村民荷包越来越鼓,日子更红火。
2022年,嘉善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54:1,是全国城乡差距蕞小的地区之一。
作为“优等生”,嘉善的共同富裕建设怎么抓?江海洋说,关键还是要持续深化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这篇文章。
借力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嘉善精耕乡村振兴“试验田”,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浙北粮仓”核心区建设,实现粮食总产量14.5万吨以上,打造农业现代化金名片。
各个镇(街道)也在谋划更多出路魏塘街道依托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罗星街道的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已拥有数字经济企业近400家;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街道)夯实全县工业经济主平台地位,辖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5%;西塘古镇景区今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姚庄镇规上工业产值连续突破400和500亿大关;陶庄镇实现超亿美元项目“零”突破;干窑镇建设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打造欢乐羊村,推动当地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10%以上;天凝镇高标准打造“天凝时光十分杏福”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大云镇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每年吸引约200万人次游客。
江海洋提到,今年前三季度,嘉善旅游人次突破1300万,提前实现“千万游客”目标,接下来要向一年2000万人次的游客量迈进。“要以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力争2025年拉动文旅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蛋糕”越做越大,紧跟着来的,就是如何分好“蛋糕”。
谈到缩小三大差距的具体举措,江海洋说:“一方面不断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医共体等建设,来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城乡高质量发展,也吸引了46-48万的外来人口。“五湖四海一嘉人,要让新居民更快更好融入嘉善,感受嘉善温暖。”江海洋说。
11月,嘉善举办第七届善文化节。善文化,这是嘉善特有的地方人文精神和县域文化核心品牌,“善文化”建设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工程。
积极推进“双示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新发展阶段,“三篇文章”依旧是嘉善改革发展的“金钥匙”。这个地嘉人善的县域,正向着“展示窗”“试验田”“桥头堡”的新使命新定位稳步迈进。
来源:潮新闻 撰稿: 章然 徐婷 顾雨婷 共享联盟·嘉善 曹力 宋依依 责编:俞舒珺审核:张渊
杭州部分餐厅年夜饭已一桌难求 不过还有“捡漏”
@所有人,降温了!今天出门记得多加衣服
寒潮再袭气温猛降 冬季安全提醒请查收
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跃居全国第三 杭州凭什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怎么防?怎么治?
日渐长大的长三角文博会,魅力何在?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线号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京衡律师事务所
版权声明:本文由嘉善厂房土地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